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时事聚焦

第三方测评夹杂利益考量 回归公允中立需疏堵结合

所属分类:时事聚焦    发布时间: 2021-11-26    作者:四川质量检测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第三方评估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我们应该看到它的积极意义。目前在行业内建立信用机制,及时淘汰不诚信的评价者,同时提高第三方评价的进入门槛,对其专业背景和职业资格做出相应要求,更具可操作性。

前几天有媒体调查指出,第三方测评行业褒贬不一,很难说科学公正。“有些叫评价,其实是带货,很难让人信服。”说到第三方评价,中铁八局三公司员工赵义愤填膺。在全民都是主播的时代,只要有手机,就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产品视频。这个门槛真的很低。这样做的一个后果就是网络上第三方评价泛滥,让人感到无所适从。

因为“坑”,赵说,第三方测评造成的乱象应该早就治好了。消费者需要的是真正具有参考价值的“导购”,而不是掺杂商业利益的评价产品。

品味评价损害了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三方评价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作为买卖双方以外的第三方,对商品的功效、安全性、价格、服务等方面进行测试和评价。近年来,第三方测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真正给网购带来了一股新风。一方面,这确实切中了部分消费者“选择难”的痛点,给了他们购买商品时的第三方参考。另一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企业产生了监督作用,迫使企业向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

“评价这个行业,首先要体现专业性,这就要求评价平台具备对商品进行专业评价的能力。”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表示,对于第三方评估平台来说,诚信原则也非常重要,不能因为利益混合而做出不公平的评估。客观公正是第三方评估平台的基本原则。

然而,一个尴尬的事实是,由于缺乏资质和进入壁垒,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测评平台涌入互联网,导致此类平台质量良莠不齐。个别第三方测评平台站在自己的标准上,对产品进行测评,发布排名,甚至直播带货获取商业利益。于是,虚假评价、营销搭便车此起彼伏,质疑第三方评价的声音层出不穷。所以从第三方测评平台购买的保温杯没有“保温”效果,号称“帅气又能打”的新球鞋严重开裂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此,国家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新经济智库首席研究员朱克礼表示,对陈味的评价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助长了不良风格的不正当竞争,不利于互联网经济的健康发展。

统一标准可能不是治愈混乱的.好方法。

纵观目前的第三方测评平台,虽然看起来是中立的,但基本上不言自明。由于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第三方评价难免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难以保证评价的公正性。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对于同一个行李箱,一个评价平台给出“性价比一般”的结论,而另一个评价机构却推其为“.可靠”。

“相关部门亟待加快建立评估服务准入机制,适度提高市场门槛,在动态中加强行业监管。”在朱克礼看来,相关参与者在做商品评价时,从数据采样到数据比对再到结果发布,都要遵循一套严格的程序和规范,这些程序和规范的制定和实施都要建立在公开、透明、专业科学的基础上。“只有建立有效的第三方评估流程规范,才能杜绝评估方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的局面,保障评估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但是,胡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没有必要为评估行业制定统一的标准。因为在质量检验方面,国家已经有一套规定的指标,商品必须符合质量标准才能上市。毕竟评价不同于质检。虽然也要考虑客观质量指标,但实际上评估的是一些质检机构没有披露的非强制性指标,包括使用经验等。,这可能是高度主观的,导致不同的评估者在评估同一产品时甚至给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在胡看来,质检更注重结果。商家只要能拿到质检证明,就说明商品质量没问题,质检证明具有法律效力。但评价不同,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此,与其要求评价机构统一评价标准,不如将其评价过程公开,让消费者清楚地了解评价背景、评价者资质、评价过程等具体信息,这远比单纯呈现一个评价结果更有价值。

引导行业形成良性共治生态

目前网上有各种测评产品:保温杯、运动鞋、美容化妆品...第三方测评机构发布的测评、榜单、排名越来越多,几乎和这些产品一样耀眼。这些背后的评估者包括以博主身份出现的“个体经营者”,以及以组织形式出现的商业团队。只要有流量或者专业能力,似乎都不是很重要。因此,评价“翻车”并不少见。

测评的混乱透支了消费者的信任,也为整个测评行业敲响了警钟。但是,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商业性决定了其逐利性。如何抑制第三方评价的逐利冲动,让其回归独立公正的立场?

朱克礼表示,法律法规的监督不能随时缺席。一是加大惩治违法行为力度,强化责任追究,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震慑和警示作用。二是通过创建和运用科学合理的机制,依托专业的法律支持,实施法治化、系统化、多元化的协同治理,引导相关参与主体和行业完善,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平台自治、社会监督的良性共治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企业因发布虚假评价被查处。在2020年广东省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的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中,“小红花评价”因商业诽谤被罚款10万元。根据官方通报,当事人在多个互联网平台注册了“小红花测评”栏目,发表对比实验文章,通过设置不合理的对比条件,获得广州某公司的不利测试结果,从而妖魔化该公司销售产品的形象,降低了竞争对手的商誉。

对于虚假评价,市场监管部门应当给予行政处罚,消费者也可以采取法律武器维权。只有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第三方评价才能稳定、深远。

胡说,第三方评估是一个新的行业,我们应该看到它的积极意义。目前在行业内建立信用机制,及时淘汰不诚信的评价人,同时提高第三方评价的进入门槛,对评价人的专业背景和职业资格做出相应要求,是比较可行的。

(——文章来源于人民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四川质量检测的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