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的大化,忽视了对环境的影响,由此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崩塌、泥石流、滑坡、地面沉降、裂缝等各种地质灾害,不仅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对整个人类的长远发展造成威胁。四川地质灾害监理机构相信大家应该也都知道,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将环境问题提到国家层面,明确表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将是我们不可避免的研究课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不仅促进了工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而且避免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造成的深重灾难。为此,小编认为研究环境地质自燃发展规律,对科学防治地质灾害具有深远意义。
一、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的研究意义
我们所说的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的关系,就是指什么样的地质环境会引起什么样的地质灾害,我们应予以制止,并提出合理的对策,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地质灾害主要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这也是了解和研究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内部联系的..途径,也是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的基本前提。
二、地质灾害的危害与特点
1.地质灾害的危害。地灾是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它包括火山爆发、地震等12种常见破坏形式。1976年,唐山大地震,震惊世界,这是我国5000年历史上迄今.惨痛的地质灾害。据统计,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242700人,受伤69人,无疑是一场惨剧;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灾难性地质灾害,同时也带来无数人的眼泪和故事,一个人的损失,本质是对一个家庭的破坏。
2.地质灾害的特点。目前,根据灾害范围的不同,行业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观点:一是将地质作用引起或地质条件恶化引起的自然灾害归类为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崩塌、滑坡、岩爆、地裂、地面沉降、泥石流、海水入侵、部分洪水灾害、土地荒漠化、冻土冻融、海岸侵蚀、地下水位升降、矿井突然坍塌、砂煤和瓦斯突出、水土环境异常和地方疾病、水库渗漏、水库和湖泊坍塌、水库淤积、特殊土壤灾害、冷浸田等近30种灾害;二是以自然地质作用为主导因素的自然灾害发生在岩石圈,主要包括火山、崩塌、地震、泥石流、滑坡、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坍塌、海水入侵等十几种。地灾具有必然与防御、随机与周期性、突发与渐进、多元、局部反复、多变性、严重等特征。
三、环境地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1.泥石流的形成。它主要是由山地沟谷融水、冰雹、暴雨等形成,并含有大量泥沙。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泥石流主要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它的爆发具有突然的特点。浑浊的流动固体随着沟渠向前倾斜和咆哮,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沉淀物和石头冲出沟渠,在堆积区形成漫长的流动。泥石流可能对矿山、公路、铁路、水利工程以及农作物等造成严重威胁。从我国地质结构和分布情况来看,滇东北、滇西北山区、陕西秦岭、大巴山等地发生泥石流频次多、影响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滇东北、滇西北山区、陕西秦岭和大巴山等地。
2.地层下陷的形成。地下水的过度抽取,为地层下沉的主要因素。因为地层的重量主要由土粒的有效应力来支撑,所以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压力的下降,再加上原来应承受水压的重量,全部转移到土粒中,从而增加了颗粒间的有效应力,这就是压密现象。此外,开发石油、地热、天然气、建造高层建筑等各类人类活动也会引起地层下陷灾害。
四、地质灾害的防治
1.泥石流的防治。一是在泥石流区建造丁坝、挡土墙、护坡等结构,以抵抗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冲击和破坏;二是注重泥石流地区的天气和水文预报,进行定点观测研究,确保其及时性和准确性,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泥石流的预防和预测;三是利用泥石流的形成机制与环境地质的关系,通过提高泥石流频发区的植被覆盖率,建立自然保护屏障,抑制或降低泥石流频率。
2.地面沉降(沉陷)的防治。目前,中国有50多个城市,特别是华北平原和珠象,特别是华北平原和珠三角地区,已分为重灾区。地陷的发生不仅给城市设施带来破坏,阻碍城市建设任务,而且还引起土壤污染,农田长年积水,渍害严重,使作物减产严重,构成巨大潜在危害。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地面沉降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借鉴美国的经验,可以从基岩标、分层标、水平测量等方面入手,充分利用传统技术和方法,始终把地下水和底面沉降监测作为防止底面沉降的基本任务,同时要求我们减少地下水的抽取,适当增加地面水的供应。
总之,现代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关系的研究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世界日新月异,问题接踵而至,答案也是多种多样的,四川地质灾害监理的小编认为,任何现在看来先进的技术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明显落后,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立足于标准化、多样化的地质勘查与研究技术发展方向,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着力研究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确保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真正落实。